近日,我校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专职教师胡伟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铜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胡伟老师从工程师到“工匠师”的国赛征程和育人初心。
从企业软件开发工程师,到职业院校的技能名师;从物联网技术的实践者,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者。这条职业转型之路,胡伟老师走得坚定而充实。在刚刚落幕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中,他凭借精湛技艺斩获铜牌。荣誉背后,是他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更是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
转型:从“执行者”到“培养执行者的人”
2016年,胡伟从南昌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进入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几年的行业历练,让他敏锐地捕捉到物联网技术的巨大潜力。然而,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改变了他的职业轨迹。
“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胡伟说,“我意识到,中国先进制造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我不想只做行业发展的‘执行者’,更想成为‘培养执行者的人’。”怀着这份使命,他在2020年9月毅然走进校园,成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将主攻方向定位于方兴未艾的物联网应用技术。
深耕:以赛促教,成就学生也锤炼自己
职业院校的课堂,紧密连接着产业前沿。胡伟很快发现,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成果、推动师生共同成长的绝佳平台。他不仅多次亲身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更长期指导学生备战各项赛事。
“参赛者和指导老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他分享道,“作为参赛者,考验的是自身技术的深度、精度和速度;而作为指导老师,则需要将知识有效传授,做好训练督导、技术指导和心理疏导。”多年的竞赛经历,成为他此次国赛摘奖的坚实基石。“竞赛内容不断吸收行业新知识,迫使你持续学习。正是有了多年的技术积累,才能让我在本次大赛中从容应对。同时,多次大赛的经验也让我在赛场上心态更沉着。”
突围:汗水与智慧铸就国赛奖牌
通往国赛领奖台的道路,布满荆棘。从今年5月到9月中旬,长达数月的备赛期是一场对智力、体力和毅力的极限考验。
胡伟回忆,“最大的挑战有三个:一是比赛对安装布线的速度要求极高,大量重复训练是对体力的考验;二是物联网项目技术点繁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掌握;三是如何兼顾家庭与训练,这离不开家人的全力支持。”面对挑战,他依靠的是省人社厅和学校提供的坚实保障、教练团队的悉心指导,以及个人“牺牲暑假和周末,克服困难”的辛勤付出。当被问及比赛中最难忘的瞬间,他的答案充满了技术人员的纯粹:“是当解题遇到问题时,通过努力调试实现正确结果的那一刻。”
胡伟荣获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 铜牌
胡伟荣获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 金牌
育人:笃行“能者育优”的执教理念
无论是竞赛还是日常教学,胡伟始终秉持一个核心理念:“教师先为能者,方能育优者。”他认为,教师必须自身技术过硬、紧跟前沿,才能为学生搭建从理论到实战的桥梁,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学生。
他将大赛经验无缝融入日常教学,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我会把竞赛任务拆解为课堂知识点,让学生在攻克任务中掌握技能。同时,在课堂上设置小任务和微竞赛,并采用生生互评模式,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精准发现自身差距。”
对于物联网行业的未来,胡伟充满信心。他相信,物联网将与AI深度结合,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尤其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将为智能制造提供全链路数据支撑。“这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从政策到产业,市场需求旺盛,他们未来可以从事智能硬件开发、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云平台运维等工作,前景广阔,薪资可观。”
就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他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建议核心应围绕“对接产业需求、强化实践能力、打通就业通道”展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龙头企业合作,构建“入学-培养-实习-就业”的全链条衔接机制。
寄语: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
获得本次国赛铜牌和“江西省技术能手”等荣誉,对胡伟老师而言,不仅是对过往付出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激励我继续提高自身技能,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对于未来,他规划清晰:将竞赛经验融入课堂,系统复盘知识成果推动教改,并常态化开展竞赛指导工作。
最后,他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寄语学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他希望同学们能广泛学习、坚定志向,勤于提问、深入思考。这也是他本人——从一位优秀工程师成长为一名卓越“工匠之师”的真实写照。